
應該不少人都有玩過 IFTTT 的服務,可以建立起非常強大且方便的自動化工作流
它的主要原理跟工作流程是「如果 OOO 變成 YYY 以後,就進行 XXX 的動作」
舉例來說可以是「如果明天天氣預報會下雨,就發簡訊或者郵件通知我」、「如果收到某人訊息,就加到重要代辦事項」等等
IFTTT 目前可以免費試用,最多開三個 Applets,且每個 Applets 檢查更新頻率在一小時
如果你想要解除限制的話,就需要訂閱他們的 IFTTT Pro 服務,可以享有無限 Applets 且每五分鐘就能更新一次的服務
不過今天要介紹的是另外一款有類似功能的工具 n8n,支援的服務也相當多
而且是免費開源,也能自己架設在自己伺服器上,甚至可以跑自己寫的腳本,所以可自定義性更強,相當的不錯
n8n 介紹影片:
前段時間我自己也架了一套出來玩玩,觀察幾天運作相當穩定,所以寫一篇記錄一下
不過因為 n8n 自定義功能強大,玩法相當多,無法靠三言兩語講完,所以這篇只會有 RSS to Telegram 的例子
其他部分留待自己開發出更適合你自身的玩法 😚
大概流程分為以下兩部分:
使用 Docker 快速建立一套開箱即用 n8n 監測某 RSS Feed 出現關鍵字時,用 Telegram 私訊通知你,或者發送到某 Telegram 群組 or 頻道裡面
Docker 安裝 n8n Docker 的執行環境請參考其他文章,或者有些人喜歡安裝在 NAS 裡面也可以
而 n8n 的 Docker 版本也相當簡單,沒有太多什麼需要額外設定的選項,我們只要先建立一個資料夾給 n8n 放資料庫即可...

之前有一篇使用一鍵快速腳本搭建 Telegram 專用代理 MTProxy-Go,不過好像原作者被抓去喝茶還是什麼鬼的 🥸
反正那個腳本已經年久失修,不太能正常使用了
有些上游來源路徑已經改過,所以在 build 過程會失敗,於是另外找了 Docker 版本
Docker 版本跟之前腳本相比起來搭建出錯機率小很多,因為整個都幫你包好了,日後更新起來也很容易
另外可能還會有人問 Telegram 不就直接可以正常使用嗎?為什麼還要翻牆代理?
在台灣確實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台灣手機號碼註冊分配到 Telegram 的新加坡機房速度時好時壞,有時候圖片或者影片會跑好久
為了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如果能自己搭一個海外 VPS 會改善非常多,像是 GCP 的台灣或者 AWS 的日本都能有不錯的連線穩定度
安裝 Docker Community 穩定版 雖然這安裝 Docker 的部分已經講過很多次,不過還是再寫一遍
如果你已經有 Docker 執行環境就可以跳過
一樣先 SSH 連到伺服器上,安裝 Docker 跟需要的軟體,以下適用於 Debian 與 Ubuntu
# 先完整更新一下系統 $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full-upgrade -y # 安裝一下等下會需要用到的軟體 $ sudo apt install curl -y
更新好以後,使用 Docker 官方的一鍵安裝腳本...

部落格留言系統我自從 WordPress 轉來 Hugo 這段時間以後,已經試用過好多種
早期 WordPress 留言有很多都只能忍痛直接拋棄,轉 Hugo 之後用過一段時間 Telegram Comments App
但因為 Telegram Comments App 有人留言後我並不能主動收到通知,所以又只能拋棄。。
接著用 Valine 但也是用幾天而已就又換掉,因為 Valine 實現留言 email 通知的功能有點奇特
什麼時候會被他依賴的後台 LeanCloud 弄掉都不知道。。嗯 🧐
最後就無奈只能轉去 Disqus 了 🤷♂️
但是 Disqus 跟 Google Analytics 一樣有個毛病,他們是商業公司會主動吸收、蒐集很多無關的[資料]^(個資)
雖然 Disqus 可以手動 Opt-Out,但是來你網站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去設定,於是就一直在找機會要換掉
前幾天在爬 Hugo 說明書,想要找找更多留言系統替代品的時候
發現一個可以依賴在全球最大同性交友網站自己的 Repo 上面的留言系統,名字叫「Utterances」
搜一下發現同類型還有 Gitalk、Gitment,其中 Giment 在網路上評價普普,似乎有權限要太多的問題
然後當我正在猶豫不知道要採用哪一款的時候
正在使用的 Hugo 主題 LoveIt 剛好更新加入 Utterances 留言系統的支援,Hugo 官方推薦加上主題原生支援
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
Utterances 安裝設定三步驟 Github 新建一個新的公開 Repo 打開 Github 網站,準備新建 Repo: https://github....

前兩天終於成功從 WordPress 切換到全靜態網站的 Hugo,切換過程還算順利
切換之後有發現 Telegram 留言板跟 RSS 輸出有點問題,就趕快動手調整一下
Telegram 留言板目前還太陽春,有人在文章下面留言,我居然不會收到通知,忍痛棄用
還是換上 Disqus 的留言板,缺點就是免費版會有個性化廣告投放與追蹤
如果不想要有太個人化的追蹤可以點留言板下面的「Do Not Sell My Data」,然後跳到他們網頁按下「Opt Out」即可
RSS 的部分我來來回回在 Hugo 說明書跟設定檔案調整與測試,目前也算是可以正常全文輸出
整個新站上線之後,大致還算穩定,因為少掉資料庫與 php 等等其他依賴,系統消耗少很多,速度提升整個 up up
以下簡單記錄一下這次 WordPress to Hugo 搬家的過程~
Hugo 環境安裝 macOS 上面安裝非常簡單,如果你有安裝 HomeBrew 的話,只需要一行指令即可完成安裝
$ brew install hugo
安裝完畢後,也只要一行指令即可完成一個簡單網站基礎設定檔與資料夾
$ hugo new site mynewsite
接著切換到該資料夾裡面,即可看見 Hugo 幫你自動建好 config、themes、layouts、content。。等等
再來就是去挑一個你喜歡的主題,Hugo 官網有列出很多但不是全部,我目前選的是 LoveIt
功能非常多,多語系、說明書詳細、可客製化程度高且支援 Darkmode 自動切換。。等等
主題的作者維護也非常勤勞,且最近也積極聽取使用者反饋的建議修改以及增加功能
只要依照 Hugo 說明書跟主題設定檔案,隨著你自己的環境逐條設定過去就可以,整體難度不是很高~...

用 WordPress 已經用好幾年了,WordPress 主題跟外掛資源多多,大概你想要的功能大部分都有人寫好了
初期建立時候我還買了幾套佈景主題跟外掛,我安裝的外掛數量應該也算普普通通?最多時候有裝到二十多個
後來精簡到十五個左右,如果再極端一點可以縮到十個左右
雖然 WordPress 這種 CMS 架構非常強大,但缺點就是跟 Windows 系統一樣本體隨著時間越用越腫了。。。
另外就是 CMS 動態網頁的最佳化實在有夠難,有數據庫、php 然後又有 html + css + js,對於我這種非網頁工程師
看到 Google PageSpeed Insights 分數低,就算看著谷歌給的優化建議,也還是無從下手,而感到無力。。。
但是不可否認 CMS 架構在搭建、使用跟訪客交互上有明顯優勢
後來偶然在某個網頁看見介紹 Hugo,可以使用 Markdown 的寫作方式,讓 Hugo 快速渲染出全靜態的網頁
因為是全靜態網頁,沒有數據庫之類需要資料查詢、傳送。。等等,所以整體網站的加載速度會超快!
而靜態網頁本體缺少與訪客交互的功能,像是每篇文章底下的留言板,但這個留言功能也有外掛來實現
看到 Hugo 社群比較多人用的第三方留言板有 Disqus 或者 Facebook 留言,這些都能被無縫整合到 Hugo 裡面
所以前幾個禮拜沒有考慮太多,就用著閒餘時間慢慢看看與摸索 Hugo 的說明文件
再挑了一個開發活躍且看的順眼的簡約主題,終於在前幾天把大部分資料都順利轉換成 Hugo 了~
再來說說目前部落格從 WordPress 切換過去 Hugo 之後的損失
比較明顯的就是目前所有留言都無法搬過去,因為都是存在伺服器本地上的資料庫
Hugo 全靜態架構沒有數據庫的存在,所以只能全部放棄,之後會採用 Telegram Comment Bot 的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