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阿宅 🤓、職業奶爸 🍼、榮譽果粉 🌟
- 日旅中毒 ☠️、歐美戲劇 🍿、遊戲苦手 🎮
- 自由工作 👨💻、享受生活 🛣、樂愛美食 🍽
- 常駐台北 🇹🇼 ……more about me

大家一起來玩 Mastodon 吧!
Twitter 推特在馬斯克買去以後,幾乎是把公司從頭到尾整個改的亂七八糟,尤其是最近把 Twitter API 大砍的舉動 這導致許多開發者紛紛出逃,像是 Tweetbot 跟 Twitterrific 開發者應該相當傻眼,已經辛辛苦苦經營超過十年以上,就這樣被迫結束營業 而且推特一個這麼大的公司,連個事前通知都沒,直接 ban API 的作法真是前代未聞… 事已至此推特已經恢復不到當年重視第三方開發者的狀態了,雖然在馬斯克接管前好用的 API v1 也被砍就是了 😵💫 但馬斯克上台後這些超乎常理的動作才是壓倒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 推特當時的 CEO 跟員工還有股東們不知道會不會很後悔當初同意賣給馬斯克呢? 😆 大家都在說逃吧逃吧,那到底能跑去哪裡?目前總體看下來我感覺開放且去中心化的聯邦宇宙應該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雖然人人都可以搭自己獨立的實例,但借助聯邦宇宙通用的 ActivityPub 協議,即使在不同伺服器的人,也可以互相跟隨與互動 所以聯邦宇宙的各伺服器是「互相獨立」且又「不互相依賴」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推特的自爆),這個聯邦宇宙應該會越來越壯大!? 聯邦宇宙比較知名的平台不只有 Mastodon,另外還有日本開發者主導開發相對輕巧的 Misskey 也是相當熱鬧 目前看來從推特轉投入開發 Mastodon 客戶端的開發者比較多,應該能給原來推特使用者的體驗會差不多甚至是更好! 💪 挑選一個註冊伺服器 聯邦宇宙人人花點時間都能搭自己的實例,但跟買車與養車同樣道理,搭起來簡單,長時間維護有一定困難的 除非對自己 DIY 能力有把握,出問題又有時間去找解答,不然我建議還是直接從官方推薦伺服器裡面挑一個 官方列出來的伺服器,可以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域名: https://joinmastodon.org/servers 我自己是選了一個 mastodon.social 的來註冊,這個是 Mastodon 德國開發最早建立運營的伺服器 觀察一陣子發現這伺服器版本更新速度相當快,基本上有 RC 的時候他們都直接用了,新功能支援比較快 也想要註冊這伺服器的人可以使用我的邀請連結註冊: https://mastodon.social/invite/g8Yfkx34 網站上的連結是: https://mastodon.social/@jkgtw 推薦的客戶端 像是上面提到的 Tweetbot 開發者專門為 Mastodon 開發的 Ivory 就很讚,還有原 Spring 開發的 Mona 也相當優秀...

使用 AppleScript 一次打開多個 SSH 連線
之前會使用 Royle TSX 或者 ServerCat 來 SSH 連到伺服器上面管理 不過後來感覺這些軟體都有點重,但其實是我用不到這麼多功能就是了 😭 所以就改回 iTerm 這種獨立輕巧的 app 上面來用了,最近還看到有人推薦使用 GPU 加速的 WezTerm 又更讚啦! 不過用回這些終端 app 就少了一些我經常會用到的功能,其中一個就是快速打開某群組的多台伺服器 像是我會依照不同的客戶機器來做群組分類,A 客戶的群組裡面有三台伺服器,B 客戶的群組裡面有五台伺服器之類的 以前點兩下就能快速打開多個 tab 分別用不同 session 連上,就可以馬上在不同 tab 切換下開始工作 現在用 WezTerm 就算配好 SSH Config,也要一台一台自己手動連,原本想這樣將就將就就算了,但我就懶… 所以還是爬爬網路其他人作法,發現可以寫個簡單的 AppleScript 的指令來快速完成此功能 😬 首先伺服器多的話都會寫個 SSH Config 來管理,先不分類把每一台伺服器都寫進去再說 關於 SSH Config 的更多說明可以參考: https://chusiang.gitbooks.io/working-on-gnu-linux/content/20.ssh_config.html 我們下面弄個簡單範本,先新建一個檔案 ~/.ssh/config # A1 Host A1 # 代號 Hostname 23.18.111.19 # IP or Domain name Port 22 # 指定埠口 User loltt # 使用者名稱 identityfile ~/....

利用 Surge for iOS 根據網路環境自動切換 DNS 服務
關於 Surge 自動切換 DNS 的文章,這篇已經是第三篇,沒意外應該也是最後一篇關於此功能的文章 😂 因為之前寫的 DNS 腳本,我發現還有人在繼續使用 現在開發者已經把這個功能內建到 Surge app 裡面,無需另外在靠腳本來實作,所以就另外寫一篇來更新一下 Surge 在幾個月前的版本更新後,新增 Subnet Settings(子網設定覆蓋)的相關設定 所以很輕鬆就能做到之前需要依靠 DNS 腳本才能做到的事情 💪 我的需求跟之前一樣 在家以及在辦公室使用熟悉 WiFi 時候切換到內網 DHCP Server 指定的 DNS Server(自建的 AdGuard Home) 其餘情況(使用行動網路以及連上不認識的 WiFi 等等)都使用 NextDNS 的加密 DNS 服務 首先我們先把預設要用的 NextDNS 加密 DNS 設定好,打開 Surge 以後找到「DNS 設定」 先把預設的 DNS 改成 NextDNS 加密服務,如下圖 接著如下圖,到更多設定裡面找到子網設定覆蓋的選項 最後如下圖,把你家中 WiFi SSID 設定好,以及「覆蓋 DNS 設定」跟「覆蓋加密 DNS 設定」改成下圖那樣即可 ...

激推!公寓式旅館 - BON 難波惠美須
是的!憋了三年了!大家都因為 Covid-19 疫情原因困在國內無法出國旅遊,已經整整三年啦! 台灣跟日本目前都已經解禁,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這時間各國觀光客前往日本的都還相當少 可以好好深度體驗一下各大景點沒有大媽大叔團喧嘩的日本旅遊~ 🥰 於是也沒多想,上網查沒幾天東京跟大阪的機票跟旅館就直接預訂出發啦! 比別人早出發是有優勢的,意外的訂到大阪便宜機票以及 CP 突破宇宙的大阪市區公寓式旅館 BON Condominium Namba Ebisu 這次旅館是先找了幾個大訂房平台,像是 Agoda、Hotels Combined、Booking 等等,主要條件是靠近市區、走路十分鐘內有地鐵 在來回條件交叉搜尋後,突然發現一間有雙大床且看上去蠻新的房間 在看訂房網站上面的資訊後發現這家公寓式旅館有幾個吸引我的點: 走路五分鐘即可到地鐵惠美須町站 地鐵回旅館路上必定會經過兩家超商(Lawson、7-11) 臨近大阪日本橋商店街還有通天閣新世界,白天到晚上要買東西、吃飯或者吃宵夜完全不擔心 適合三到五人的家庭出遊,一人甚至是四、五人入住,每晚價格均相同,三人以上 CP 值直接突破宇宙 每個房間內都有獨立的浴室廁所跟廚房(微波爐以及廚具、餐具全部通通有)還有最重要的洗衣機 每間房都有 35 坪米左右的室內面積,商務旅館那種把行李攤平就無法進出的場景不會有 整棟公寓全樓層禁菸,不必擔心被之前房客遺留下來的二手菸污染 想要看旅館詳細週邊地圖可以直接搜「大阪日本橋5-4-6」 我預訂七個晚上是日幣含稅 49248 元 四人入住七天晚上:49248/7(晚)/4(人) = 1759 日幣(每人每晚的價格),看清楚是日幣阿!超級划算阿! BON Condominium Namba Ebisu 除了是公寓式旅館以外,還是一家無接觸式的旅館 基本上從入住到退房都不會接觸到任何一位旅館員工,在疫情大時代來說,這個是一個大大加分 但也不用擔心有突發事件時找不到工作人員,現場除了有大量的英日語圖文說明外,也能透過網路或者電話即時聯繫到他們 一進門牆壁上就有一樓入口的 WiFi SSID 與密碼,所以如果你忘記大門的 pin code 跟入住的序號那些你可以馬上連上網路查詢 大廳不大也就一個簡單的「櫃枱」擺著兩台平板,桌上跟牆上都有英文的 check-in 說明 從手機上找出旅館在前一天發來的入住必要資訊以及護照後,就可以按平板上面的 Check-in 按鈕 按下後沒多久就會跟他們的工作人員開始視訊辦理入住的手續 ...

蘋果生態圈極簡原生的密碼管理器 - Minimalist
前段時間 1Password v8 for Mac 大改版,對使用者最在意的部分應該就是原本 v7 時代還有的買斷授權方案,被取消了 😨 1Password v8 之後版本就只剩下訂閱制授權了,原本已經買斷 1Password v7 的人還是可以繼續用,直到官方不維護為止 目前 1Password for Mac v7 官方三不五時還有繼續在維護中,但能持續多久?沒人會知道… 🤷♂️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 1Password v8 for Mac 把原來堅持十多年的原生程式改成跨平台框架 Electron 這個改變比起取消買斷制帶來的反對聲音來的更多更多… 跨平台框架給開發者帶來很明顯的優勢就是開發成本的降低,但有一部份成本是轉移到使用者電腦上面了 Electron 框架的 apps 相比原生的 apps 體積三級跳而且會消耗更多系統資源,尤其是在記憶體消耗方面相當明顯 1Password 年初才獲得六億多美金資金,理論上應該不缺錢,他們作出這種決定我也只能表示遺憾了 🤦♂️ I’m satisfied with @1Password 8’s performance and responsiveness. But the memory usage(leak?) is out of control. pic.twitter.com/hBdjDn037K — 13 (@ethanhuang13) August 19, 2022 我自己本身偏好是原生優先的,除非真的沒有其他解決方案才會選擇 Electron 的軟體去使用...